最新的2022年年度報告顯示,建設銀行(601939.SH)金融科技投入首次出現同比下滑,工商銀行(601398.SH)、郵儲銀行(601658.SH)科技投入增速大幅放緩,交通銀行(601328.SH)、中國銀行(601988.SH)和農業銀行(601288.SH)還保持著兩位數以上的高增長追趕態勢。
01破千億之后
2019年,是金融數字化進程提速的關鍵一年。央行當年印發了《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推動金融機構部署科技戰略,加大科技投入和研發應用。
自此,以國有大行和股份行為代表,開展了激烈的金融科技競賽。也是從2019年開始,各大行在年報中,開始完整的披露科技戰略、科技投入和科技人員等信息,作為銀行數字化轉型力度的關鍵量化指標。
年報數據顯示,從2019年到2021年,國有六大行的整體科技投入分別為716.76億元、956.86億元和1074.93億元,2020年和2021年的整體增速高達33.5%和12.34%。到了2022年,六大行的科技投入總額為1165.49億元,但同比增速放緩到8.42%。
由此,六大行的科技競賽從高速投入,進入了追求高質量階段。從原因上分析,一是金融科技的發展的周期規律使然,機構數字化轉型的早期更多是搭根基,科技投入爆發式高增長,當科技投入達到一定量級,基礎設施也基本建成,后續更注重業務應用和數字運營,資本投入的增長自然放緩。二是在2022年息差下行等大環境影響下,大行的營收增長遇阻,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甚至出現營收同比下滑,從而加大了成本控制力度,對于科技投入也有所影響。
02三個梯隊
雖然整體增速放緩,但在科技投入的周期上,六大行并不一致,出現了明顯的分化。
從近幾年科技投入金額來看,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是科技投入第一梯隊,除了2019年建行科技投入176.33億元,比工商銀行的163.74億元高之外,之后幾年一直是工商銀行領先,并且投入差距在擴大。在2022年,工商銀行科技投入262.24億元排名第一,比建設銀行的232.9億元高出29.34億元,差額也是近幾年的最大值。
農業銀行和中國銀行是第二梯隊,但與第一梯隊的差距逐步縮小,甚至在2022年已經迎頭趕上。尤其是農業銀行,科技投入從2019年的127.9億元,持續增長到2022年 232.11億元,與建設銀行僅差0.79億元。中國銀行科技投入力度也很大,從2019年116.54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215.41億元。
投入金額的第三梯隊是郵儲銀行和交通銀行,二者科技投入從2019年的81.8億元和50.45億元,飛奔到2022年的106.52億元和116.31億元,特別是交通銀行,四年實現了投入翻倍,并在2022年反超了郵儲銀行。
03追趕者交行
從歷年科技投入金額的增速,也能看出交通銀行的增勢更猛。
在2022年,交通銀行的科技投入同比增速達到32.93%,上一年的增速更是達到52.87%,近兩年增速遠超其他大行。2022年,交通銀行的營收增速也出現明顯下降,僅增長1.33%,因此超高速的科技投入更加難能可貴。
2022年科技投入增速在10%以上的還有中國銀行和農業銀行,分別達到15.70%和13.05%,仍然處于高速增長中,并且比上一年增速還有所提升。
科技投入金額最高的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2022年科技投入增長出現疲態,增速分別為0.91%和-1.21%。建設銀行也是近幾年首家出現科技投入同比下降的國有大行。另外,郵儲銀行科技投入增長在2022年出現放緩,但也維持在6.2%的較高水平。
從金額和增速的歷年對比,可以看出各家銀行在科技投入上的不同周期和階段。
建設銀行的科技投入期更早,在2019年時就達到投入總金額的第一,2020年的增速為25.38%,之后兩年大幅降速。
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和中國銀行,在2020年科技投入增速均達到40%以上,為當年的最高峰,之后這三家也進入增速放緩階段,但工商銀行增速下降更快,農業銀行和中國銀行則仍然穩定在年增長10%以上的水平。
交通銀行和郵儲銀行是追趕者,在2020年二者的科技投入金額和增速均最低,增速分別為13.46%和10.35%,之后兩年,交通銀行啟動了狂飆模式,郵儲銀行則依然平穩追趕,增速維持“居中”狀態。
043%營收投入比
觀察各家銀行的金融科技投入力度,絕對額容易受規模和當年經營波動的影響,科技投入占營收比重指標則提供了另外一個觀察維度。不過,科技投入和營收并不是純線性關系,當銀行營收規模達到一定程度后,科技投入占營收的比會降低。
從2019年到2022年,六大行整體科技投入占集團營收比分別為2.21%、2.82%、 2.92%和3.16%,總體維持著持續增長態勢。
不過,在六大行內部,這一比例卻分化明顯。
在2022年,交通銀行披露的金融科技投入占營業收入比高達5.26%,為六大行最高。需要說明的是,交通銀行財報中披露的口徑為科技投入占本行營業收入,其他行披露的為占集團營收,統一口徑后交通銀行約為4.26%,也是遠高于其他大行。
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和郵儲銀行2022年金融科技投入占營業收入比在3%以上,分別為3.49%、3.20%和3.18%。而營收規模最大的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最低,分別為2.86%和2.83%。
相比近四年的平均投入比例,2022年交通銀行4.26%的數據比四年平均水平高出0.99個百分點,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分別高出0.34和0.28個百分點,另外三家銀行變化較小,均在0.1個百分點以內,其中僅建設銀行一家比四年平均下跌了0.04個百分點。
058.7萬科技人員
金融的數字化轉型,數字化認知和技術能力,是實現這一轉型的前提條件,而科技人才必不可缺。
從2022年金融科技人員數量和占比來看(注:各家披露統計口徑可能有所差異),工商銀行最多,擁有36000 名科技人員,占員工總數的8.30%,2019年以來數量維持小幅增長狀態。
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和農業銀行,科技員工均超過萬人,分別達到15811人、13318人和10021人,占員工總數的比例分別為4.20%、4.35%和2.20%。科技員工數量近幾年維持較快增長,其中中國銀行四年來科技人員增長了87.42%,建設銀行增長了55.34%。
郵儲銀行和交通銀行科技員工數量分別為6371人和5862人,占員工總數的比例為3.27%和6.38%,近四年科技人員數量也保持高速增長,郵儲銀行增速預計在100%以上,交通銀行增長69.42%。
從六大行科技人員整體情況來看,2020和2021年均實現10%以上人數增長,在2022年科技人員總數為87383人,增速降到了6.6%。跟科技資金投入的變化周期,具有一致性。
2022年,6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及10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金融科技投入總額為1787.64億元,較上年增加142.04億元,同比增長8.63%。就金融科技占營業收入比例來看,主要集中在2.83%-5.27%之間,其中,13家銀行金融科技占營業收入比例較2021年有所增長。
科技人才方面,截至2022年末,6大國有銀行及9家全國性股份行科技員工人數合計12.83萬人,較2021年增加約1.25萬人,增幅10.88%。值得關注的是,15家銀行科技員工均較2021年有所增加;員工結構來看,其中13家銀行科技員工占全部員工的比例也進一步增長。
“無科技不金融”,科技已成為銀行業決戰未來的關鍵。據中國銀行業協會、普華永道今年聯合發布的《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2022)》,55.4%的受訪銀行家認為“金融科技引領數字化轉型,帶動業務增長”是銀行業未來首要的利潤增長點。展望未來,多家銀行在其召開的2022年業績發布會上提到,將繼續加大信息科技投入力度,以高質量的金融科技支撐數字化轉型,也為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貢獻金融力量。
16家銀行金融科技投入總額超1787億
在當前數字經濟高速發展下,銀行業金融機構持續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力度。從各家銀行披露的2022年業績報告來看,2022年,6大國有銀行及招商銀行、中信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平安銀行、光大銀行、民生銀行、廣發銀行、恒豐銀行、渤海銀行10家全國性股份行金融科技投入總額1787.64億元,較上年增加142.04億元,同比增長8.63%。
就國有大行來看,6家國有銀行金融科技投入合計1165.49億元,增幅8.42%,且6家國有銀行金融科技投入均超過百億元,其中工行最多;就增速來看,除了建行有微弱下降之外,另外5家國有大行均呈增長態勢,其中交行增速最大,超過30%。具體來看,2022年,工行、建行、農行、中行金融科技投入均超過200億元,分別為262.24億元、232.90億元、232.11億元、215.41億元,增速分別為0.91%、-1.21%、13.05%、15.70%,占營收比例為2.86%、2.83%、3.20%、3.49%;交行、郵儲銀行分別為116.31億元、106.52億元,增速分別為32.93%、6.20%,占營收比例對應5.26%、3.18%。
全國性股份行來看,2022年,招商銀行金融科技投入超過100億元為141.68億元,增速6.60%;占營收比例4.51%,較上年增加0.14個百分點。值得關注的是,招商銀行金融科技投入不僅位居股份行首位,且超過交行、郵儲銀行。此外,2022年,中信銀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平安銀行、光大銀行、民生銀行、廣發銀行、恒豐銀行、渤海銀行金融科技投入分別為87.49億元、82.51億元、70.07億元、69.29億元、61.27億元、47.07億元、37.07億元、13.10億元、12.60億元,增速為16.08%、29.65%、4.49%、-6.15%、5.89%、22.48%、19.54%、-37.94%、33.33%,占營收比例分別為4.14%、3.71%、3.71%、3.85%、4.04%、3.57%、4.93%、5.27%、4.76%,除了平安銀行、恒豐銀行金融科技投入占營收比例較上年有所減少之外,其他8家全國性股份行均較上年有所增長。
“在投入力度上,總體保持較高增速,不同銀行之間存在差異,主要是銀行根據自身情況權衡決策的結果。”郵儲銀行研究員婁飛鵬分析進一步分析稱,銀行數字化轉型仍然在快速推進過程中,后續對金融科技的投入仍然會保持較高水平。
“不同銀行數字化所處的階段不一樣,投入能力不同,目標不同,金融科技投入會略有差異,但是基本都保持較快的正增長。”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認為,從銀行的角度來看,金融科技投入在加速增長,未來一段時間也同樣會維持較高的投入,趨勢沒有發生改變。
金融科技員工占比持續提升
銀行業在加大金融科技投入的同時,金融科技員工的人數以及占全行員工的比例也在不斷增長。2022年,6家國有大行以及招商銀行、中信銀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民生銀行、光大銀行、廣發銀行、渤海銀行、浙商銀行9家全國性股份行金融科技員工合計12.83萬人,較2021年增加約1.25萬人,增幅10.88%。值得關注的是,上述15家銀行金融科技員工的數量均正增長;除招商銀行、浦發銀行外,另外13家銀行金融科技員工占全行員工的比例均較2021年有所增長。
國有大行來看,6家國有大行金融科技員工數量均較2021年末所有增加,其中工行遙遙領先,超過3萬人。另外,6家國有大行金融科技員工占全行員工比例均呈增長態勢。截至2022年末,工行金融科技人員達到3.6萬人,占全行員工的8.3%,較上年末增加0.20個百分點。建行、中行、農行金融科技員工均超過1萬人,分別為1.58萬人、1.33萬人、1.00萬人,較上年末分別增加690人、445人、962人,占全部員工比例對應為4.20%、4.35%、2.22%,均較上年末增長;郵儲銀行金融科技員工超過6300人,占全行員工的3.27%,較上年末增加0.51個百分點;交行金融科技人員5862人,較上年末增加1323人,增幅 29.15%,占員工總人數比例6.38%,較上年末增加1.35個百分點。
全國性股份行來看,招商銀行金融科技員工人數最多,超過1萬人;興業銀行增加最多,該行金融科技員工較2021年末增加3396人,增幅102.82%。具體來看,截至2022年末,招商銀行研發人員達10846人,較上年末增長8.00%,占員工總數的9.60%;興業銀行、浦發銀行(母公司科技開發相關人員)、中信銀行(不含子公司)、民生銀行、光大銀行、廣發銀行、浙商銀行、渤海銀行金融科技員工分別為6699人、6447人、4762人、4053人、3212人、2093人、1615人、1271人,分別較上年末增加3396人、19人、476人、991人、851人、34人、176人、405人,占全行員工的比例分別為11.87%、10.47%、8.40%、6.78%、6.75%、5.55%、9.60%、9.57%,除了招商銀行、浦發銀行科技員工占全行員工比例較上年末減少之外,另外7家銀行均較上年有所增加。
多名業內專家表示,科技員工占比仍有望提升。“新一輪科技革命日新月異,科技創新快速迭代,也要求銀行科技人員能夠快速學習,保障處在科技創新前沿。同時,為了科技更好賦能銀行經營,也需要科技人員對銀行發展和業務創新、風險管理等有較多的了解。”婁飛鵬表示,銀行數字化轉型是必然的方向,也是行業的共識。圍繞這個方向,后續科技員工占比預計仍然會增加。
與此同時,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科技員工結構主要根據各銀行業務發展情況而定,從銀行數字化轉型趨勢看,科技員工占比仍有望提升。
科技已成銀行業決戰未來關鍵
數字化轉型是銀行業“必答題”。多家銀行在科技資金投入、科技人才等方面持續發力的同時,還將發展金融科技提升到戰略引領層面。
金融科技戰略是建行的“三大戰略”之一。建行行長張金良在該行2022年度業績發布會上表示,該行以金融科技激發業務增長潛力,對內敏捷響應業務需求,對外賦能社會治理,助力“數字中國”建設。“新的一年,建行將強化金融科技賦能作用,進一步加大科技投入,持續提升科技治理能力,完善研發和運營架構體系,加強數字化經營能力,深化手機銀行和建行生活‘雙子星’融合發展。借助于金融科技力量,將金融服務潤物無聲般地融入城鄉居民生產生活場景,讓金融服務成為一種人人皆可享有的基本權力,一種社會大眾追求美好生活的工具。”
工行副行長張文武在該行2022年度業績發布會上表示,該行將聚焦增動能,著力以數字化轉型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主要有三方面工作:一是完善數字服務生態。圍繞對外服務客戶、對內賦能員工,全面推動數字化轉型。二是深化科技研發應用。瞄準前沿技術和薄弱環節,持續完善科技創新體系、金融服務平臺體系,以高質量的金融科技支撐數字化轉型。三是強化安全穩健運營。持續加強技術安全、系統安全、運用安全管理,確保數字化轉型安全穩定高效。
農行行長付萬軍表示,數字化經營是該行“三大戰略”之一。近兩年,該行始終堅持以數據為主線實施“十大工程”來全力推進數字化轉型。2022年,該行“十大工程”已經基本完成了框架建設,重點領域的數據運用能力明顯提升,數字化轉型的成效十分顯著。“今年我們將進一步鞏固數字化轉型的成果,深化共享復用,并將根據業務和經營管理的需要拓展新的應用領域,不斷地把數字化轉型向縱深推動。”
中行首席信息官孟茜表示,整體來看,去年該行在數字化轉型,金融科技創新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業績。今年將繼續堅決落實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保持戰略定力,深入推進綠洲工程、數據治理、智慧運營和場景建設等重大工程。提高數字和營銷、運營管理和服務能力,為集團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的數字力量,也為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貢獻更多的中行力量。
“‘無科技不金融’,科技是銀行業決戰未來的關鍵。” 郵儲銀行首席信息官牛新莊表示,該行高度重視信息科技工作,深入貫徹科技興行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近年來持續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全力推進金融科技關鍵技術自主可控,全面提升客戶服務體驗,讓金融科技成為推動郵儲銀行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未來,郵儲銀行將繼續加大信息科技投入力度,更加注重科技引領價值的發揮,更加重視自主可控能力的建設,持續提升我行科技賦能成效。”
光大銀行副行長楊兵兵在該行2022年業績發布會上表示,光大銀行今年的金融科技領域重點方向可以概括為“圍繞著一套規劃、提升兩項能力、打造三大中臺、做好四類風控”。
在婁飛鵬看來,銀行進行數字化轉型是全方位的,不僅需要加大科技投入完善硬件,增加科技人員,還需要在人員理念尤其是高級管理人員理念上轉變,戰略制定上重視數字化轉型并落地實施,對員工進行教育培訓讓全員參與推動數字化轉型。
曾剛認為,銀行數字化轉型的最優路徑不是唯一的,每家機構需要綜合考慮自身的資源稟賦、歷史沿革、發展狀況、經營理念和組織文化等,循序漸進改善體系架構、培養核心能力,而不是簡單照搬其他銀行的經驗與模式。
文章來源:供應鏈金融創新研究